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多元的社会生活基础上,面对多元的文化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中国能否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取决于如何正确、有效地对多元文化加以规范和引导。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借其经济优势对中国文化发展发生多重影响的情况下,用正确的文化思想意识来统一认识,指导文化转型,就显得更加重要。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各种基本要素,从各社会共通的优秀文化到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文化、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形成和产生的文化、民主法制意识,到由各种优秀文化所形成的积极的文化精神等等,但还只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否在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的、主导的地位,还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这些优秀的文化要素、文化精神能否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而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整体,如果仅仅作为分散的要素而存在,就不可能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二是优秀的文化要素能否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两大任务:一是结构创新,即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基础,对各种优秀的文化要素和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形成以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和充满开拓进取文化精神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文化体系,达到文化结构的优化、文化体系的更新。二是文化实践,即使新的文化观内化到社会大众的心理、价值观之中。一种文化要得到社会实践主体的认同,首先必须使主体对其现实生活的状况、条件与由此所决定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条件有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对主体现实生活的状况、条件及由其所决定的价值目标的揭示,使文化理论与主体的生活感受、心理体验结合起来,真正达到认识和认同的统一,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并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是以对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概括、借鉴和提升为条件的,那么依据什么样的文化标准来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便是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某种文化是否优秀、合理,在于该文化要素及文化精神是否能适应和有效地促进它所依托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具体说来有两个方面。一是这一文化是否居于核心、主导地位并决定着整个文化体系结构,以及这一文化系统是否与现实生活要求相一致。另一方面,即使对文化体系中优秀的文化要素来说,也不能从它本身来判定其优劣,而应看它在一定的文化体系中被引向何方,即由它所在的文化体系所决定的对其内涵和意义的诠释。
所以,相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来说,外来文化优秀与否,不仅要看它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目标,看其要素在文化体系中所取得的意义,而且要看其普遍性的程度和适用的条件。
由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体系密切联系,因而对其进行改造,使之适合于现代社会生活对文化的需求,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及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